请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学费是多少?
完善资料,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
这也要看读哪所学校的EMBA。不同学校的EMBA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下面我来说一下头部院校EMBA的不同,从中你能感受到“为什么读EMBA的人都很厉害”。
头部院校比如清华北大人大的EMBA相对其他学校来说实力要强,尤其清华和北大的EMBA。而清华和北大的EMBA也有一些不同的学院的差异。
我们常说的清华EMBA,大部分人是习惯性指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EMBA,而清华实际上还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那么这两者的难度也是有差异化的,后者相对要难一些。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EMBA学生群体已经从3年前集中于金融领域的学生,过渡到新兴科技领域的学生。一般来说能通过面试的该学院EMBA学生是企业里的股东,最好是核心股东。企业的年总收入起码N个亿以上。之前备受重视的金融行业的精英们,已经不再那么入学校审核材料老师和面试老师的法眼。当然,这也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政策的。清华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一直是紧跟国家政策方向的一所大学。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EMBA学生群体也从多年前的央企、金融领域逐步转到新兴科技领域的学生。一般来说能通过面试的该学院EMBA学生是企业里的股东或高管。企业的年总收入起码也N个亿以上。整体来说,清华经管学院的的EMBA学生相对五道口金融学院比较综合一些。
那么,我们常说的北大EMBA,主要指的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而,北大还有北大汇丰EMBA和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北大汇丰落地在深圳。北大国发院落地在北京。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学生群体相对也是比较综合的,来自于很多不同地行业。一般来说能通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面试的学生也得是企业高层或者股东或者创始人,中层偏少。对于企业的实力方面的数字要求相对比清华略低。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的面试难度要比清华略低。一般来说,如果同时报考北大和清华,能过清华EMBA面试的学生也能过北大EMBA面试,能过北大EMBA面试的学生未必能过清华EMBA面试。
而北大汇丰和北大国发院EMBA面试的难度相对清华经管学院和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来说,也是要容易些的。
人大的EMBA在商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里都有开设。商学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一般都是企业的中高层。财政金融学院的EMBA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金融行业,也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优秀的中层或高层。
这样一群群优秀的EMBA,都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的同学和校友也都是优秀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或者股东或者创始人,来自于各个行业的精英。这么优秀的背景,的确都有点“厉害”!
如果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迷茫,不知道考EMBA对自己究竟有没有用,或者不知道怎么选择备考院校,不妨私信我了解一下。
未来之路,在每个人的脚下。要走到哪里,看你自己怎么选择,怎么规划,怎么努力。
利益相关,清华EMBA在读。
清华经管几种EMBA学费如下(2020年入学):
1)清华经管综合EMBA:73.8万/2年
2)未来科技EMBA:暂时未定(2018年为68万/2年)
3)金融科技EMBA:73.8万/2年
4)航空管理EMBA:56万/2年
对于周围的同学来说,几十万的学费根本不是问题。一个真相是:加之上学期间的路费、住宿、班费、学校的各种国内外游学活动、同学各类聚餐,读书期间花费100-150万是正常的水平。如果学费还在纠结,那可能在上学期间,你会错过学校的所有活动了。
2.如果还在纠结“有没有必要”,那也不是该读EMBA的群体。
EMBA对于“升职加薪”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因为EMBA大多是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最低的也是全球顶级公司的总监,职业已经到达顶点;从学历角度看,自从2017年EMBA纳入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后,能够考进来的人,基本是名校本硕博士学历,没有必要再多一个硕士学位。
从同学们的反馈中,觉得更多的收获是:
1)同学都非常优秀,能够了解到不同行业在做什么,启发思维;
2)能够重回学生时代,简单纯粹,体会学习的乐趣;
3)校友资源丰富,全球各领域都有杰出校友,能够无缝对接各种资源;
4)EMBA课程及活动丰富,能够开拓视野
从2017级开始,清华的EMBA已经从原来的颁发单证(学位)升级为正式硕士学位项目,颁发双证(学历+学位)了,考核非常严格,没有小组作业,都是个人论文。翟天临事件后,每篇论文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想来混日子基本没可能了。
如果想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优秀的人同行,建议义无反顾报考。如果还在纠结性价比,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两者都是工商管理硕士,只是针对的报考人员有所不同,这一点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工商管理硕士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EMBA对报考人员的工作经历(管理经验)有更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4年或4年以上的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
针对不同的学习人群,学习课程也稍后不同,以清华为例:
清华非全MBA学生数据情况:
清华EMBA学生数据情况:
EMBA课程侧重于国际化管理知识,许多院校EMBA课程都会聘请国外知名教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国际案例。MBA课程更加偏向于管理技术方面,涉及战略、组织行为学、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金融、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知识体系。
因此,在选择报考项目时,首先考虑自己当前的状态符合哪一类。
相对来说,EMBA更适合你,尤其是你的第一条,这是最重要的,如果精力无法投入进来,收获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去年光华EMBA的申请难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春季班北京只招了一个班50人左右,2000+人申请,这是光华EMBA招生老师的原话)。
自EMBA发双证以来,我们的学员(超过10名)被光华清华EMBA录取的,普遍都是知名公司集团副总裁(理论上公司越牛,级别放得越宽,有益于学生多样性的会放宽)以上的级别或者是自己创业营业额至少过亿的(当然跟行业也有关)。我有一个学生和你很类似很类似的情况,同是文化相关行业、最开始有几年的政府就职背景、营业额也差不多,在湖南创业,最后拿到了国发院的EMBA录取(也是双证、没有申请光华清华)。
所以,按照这两届的情况看,题主光华EMBA北京班的难度较大,上海班或者光华-港大合办的项目可能录取机会能大点。
你信就听我说,不信也别喷,就当我胡说八道。
关于北大EMBA的优势,或者EMBA的优势,很多人已经说了,我也就不重复了,也不陈述冠冕堂皇的理由了,简单说一些接地气的:
1、北大EMBA比清华EMBA好进一些,清华E的面试,刷人太厉害了,太严格,至少比北大E的严。其实有满多是清华E面试被刷掉,再转头过来北大E的。
这里的清华E,代指经管,五道口E不清楚,没读过,不熟不了解。
2、北大E,他们说的国际E,不熟不了解,不评价,主要聊光华E,国发E和汇丰E。
光华E,最好是它,最水也是它。最好是它是因为真的是金字招牌,确实能吸引到很多有实力的高富帅大佬,低调且务实的企业家,但是招400人呢,难免鱼龙混杂,有些金玉其表的关系户。
3、光华E,深圳还有一个100人的班,以前大佬多,现在看上去80后不少呀,金融圈的多。
4、国发院,真的靠林毅夫和张维迎的面子抢了光华不少人头,环境没得说,在以前的王府上课,在北大靠近北门那边(我至今没找到北门在哪里),光华上课的教室,就很现代化了。
国发上课,也会带着学生到贵州讲四渡赤水,也会去到湖南讲曾国藩,光华呢,大部分都是在现代教室上的,第一门课,基本上是刘俏院长的课,大大的教室,听的人直犯困…那么贵的课,睡觉真的不划算。
想蹭课?你得问助教答不答应。
5、名师的课,今年连林毅夫的课都改成网课了,听说也是几个E的同学闹,如果林不上课,就退钱,本来林这一两年据说是不上课的课,这种大家,据说很用心给本科生上课,却不热衷给E上课。
6、张维迎,言论确实很犀利,他的观点网上一大堆,我也就不重复了,这里说一下,他的普通话不标准,也不固定给E上课的,难得听一次课,还是光华,国发联合学硕一起听的讲座。
7、国发的课比光华密集,多30%,光华一个月一次,国发一个月2次,3次,外地的学生折腾呀。
8、作业,基本都是小论文,考试,除了概率统计学,超级难,其他都还好。
9、E的入学考试,其实对于我这种考过研的人来说,不要太容易,就是手容易写断…大片大片的论述题…清北联考的大题,几乎年年都能被外面的机构猜中,不要太容易。
机构大概5万到10万,然后考前有一套200题的论述题,基本上题目大部分都在这里出。
我记得那年考的是拼多多,还有地产…
10、同学们关系还是挺融洽的,喝酒是有的,但是会适量,你不喝没人逼你喝,劝酒不严重。
还有啥的,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你们就当我胡说八道吧…哈哈哈…
补充一点
11、现在北大E是不是很多都年收入超过100万…?两极化比较严重,有的50.60吧,职业经理人,不一定都过100的…当然,超过500的,还是很多的,哈哈。
12、什么人花100万(学费73.8)来北大呢?
13、学费这么交:光华和汇丰,是开学的时候,一次性交73万多,具体几千不记得了。国发是分两年交。国发真的是体恤现金流不宽裕的学生呀。哈哈。
可以贷款,信用贷是没问题的。
14、有的是3月开学,有的是9月开学,分春秋两个半,基本上都是上课2年半。
这两个差别还是很大的。
除了众所周知的入学门槛、学费、上课方式等的不同。
最大的区别还是项目的人群定位。我经常和来咨询的朋友说,如果你是处于职业上升周期的职业经理人(根据贡献老板给开工资、还需要通过读书做职业转换找工作的),建议读MBA;如果你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甚至功成名就了(给他人提供工作机会、给他人发工资的),那就是时候读EMBA了。
以清华EMBA的招生门槛为例,什么样的人申请可以获得面试机会呢:3-10亿营收企业的老板、10-20亿企业的持股高管、上市公司副总裁以上的高管。
再来看看清华MBA的定位:
如果楼主有更详尽的个人情况介绍,可以给到你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1、国家政策支持
十九大之后,很多教育单位都在落实其中“发展在职教育、成人再教育、高等学历学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战略决策。2018年MBA新增院校11所,MPA新增24所,MPAcc新增54所,MTA新增31所等。
2、经济形势发展状况
市场经济环境差,考研报名人数多。生意越来越难做,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考生未雨绸缪,选择去接受高等教育充电。尽管学费一直在疯涨。
如:北大emba项目学费由62万上调至72.8万,
清华emba项目学费由56万上调到73.8万~
3、用人单位对专业硕士的重视
1999年以前,我国研究生规模较小,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岗位培养学术型人才,当时的专硕主要针对在职人员进行非全日制学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化愈来愈细,技术含量愈来愈高,专业学位教育开始吸引优秀应届生源,实施全日制教育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依照近年来专业硕士报名人数增涨情况来看,专业硕士在社会越来越受欢迎。MBA、MEM、MPAcc、MPA、MTA等专业报考人数增幅很大,具有特色的MBA专业方向也越来越受欢迎。
4、院校吸引报名
院校每年都有MBA等专业硕士招生指标。虽然每年都有很多考生报考,但院校仍然有很大的招生压力(名校不存在):
1、考生通过提前面试,占据了名额,但笔试分数不够,最终无法被录取。
2、很多考生虽然笔试分数达到了要求,但复试后发现综合素质并不满足招生要求。
所以院校每年都采取各种方式刺激更多考生报考,如高额奖学金等,方便挑选更优秀的学员。
5、就业形势
MBA学生就业形势对报考人数的影响,这种反射弧较慢,影响也不大。更多是个例只能影响个例,比如听说身边学长MBA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就会觉得MBA学业没意义。看到学姐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疯抢,就想去报名学姐的学校。
MBA等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好坏,得看学校平台对学员职业发展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看学员自己对职业规划的重视。
律师考MBA的不多,这是双向的信息,考生知道,面试官也知道,所以,毫无疑问题主首先要准备的是报考动机问题。让考官认可你的规划和动机,这是基础,然后再来谈择校。
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城市,高高在上地经济水平,低三下四的行政地位,所以只要和行政体系相关的领域,深圳都显得资源匮乏。医疗,教育,当然也包括MBA。
不过还好,现在教育市场化喊了那么多年,也算是有了些进步,深圳那么多的异地高校就是个典型。
对于MBA,深圳当地的选择清一色只有在职了。
光华,安泰,汇丰深圳班,这三所毫无疑问应该是题主的首选目标。汇丰虽然是金融院校,但也有很多金融机构的法务从业者报考,不知道题主的领域是否与其相关。今年我还有一位考生是做互联网发票业务的,和金融略沾边,同样汇丰拿到了优秀,所以这所金融院校的选材面并不是特别窄。
这三所往下,同济,厦大,哈工大,西交大等等几所985在当地都有异地班,学校实力都还可以,但相对上面几所就差了一大截,建议可以考虑广州的岭院和管院,比起这几所来说要更接近前面的三家。
其实本来还打算建议题主考虑清华EMBA的,在深圳有班,但工作年限太短,遂放弃。
至于具体流程,过完年后开始准备面试材料,五月份同济一般会最早开始提面,紧接着是安泰,其他院校大部分在七八月份开始申请。可以多试试几所,最后选择一所去统考报名就好
利益相关,清华EMBA在读。
清华经管几种EMBA学费如下(2020年入学):
1)清华经管综合EMBA:73.8万/2年
2)未来科技EMBA:暂时未定(2018年为68万/2年)
3)金融科技EMBA:73.8万/2年
4)航空管理EMBA:56万/2年
对于周围的同学来说,几十万的学费根本不是问题。一个真相是:加之上学期间的路费、住宿、班费、学校的各种国内外游学活动、同学各类聚餐,读书期间花费100-150万是正常的水平。如果学费还在纠结,那可能在上学期间,你会错过学校的所有活动了。
2.如果还在纠结“有没有必要”,那也不是该读EMBA的群体。
EMBA对于“升职加薪”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因为EMBA大多是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最低的也是全球顶级公司的总监,职业已经到达顶点;从学历角度看,自从2017年EMBA纳入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后,能够考进来的人,基本是名校本硕博士学历,没有必要再多一个硕士学位。
从同学们的反馈中,觉得更多的收获是:
1)同学都非常优秀,能够了解到不同行业在做什么,启发思维;
2)能够重回学生时代,简单纯粹,体会学习的乐趣;
3)校友资源丰富,全球各领域都有杰出校友,能够无缝对接各种资源;
4)EMBA课程及活动丰富,能够开拓视野
从2017级开始,清华的EMBA已经从原来的颁发单证(学位)升级为正式硕士学位项目,颁发双证(学历+学位)了,考核非常严格,没有小组作业,都是个人论文。翟天临事件后,每篇论文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想来混日子基本没可能了。
如果想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优秀的人同行,建议义无反顾报考。如果还在纠结性价比,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大部分高票答案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总结一下:
中国的硕士不等同于美国的MS或者英国的MPhil,更相当于苏联副博士。博士是什么?是创造知识的而不是学习知识的。这位同学后来的自省说的没错,的确是努力错了方向。
但我觉得无论是我T还是教育部门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就不能开一个类似于美国的MS或者英国的MPhil那种学位班呢?只要之前成绩好,愿意交大把学费,把课修完就可以毕业了啊?为啥连专硕都要这么像博士靠拢呢?美国有些水博士都是上完课就拿学位的呢。
大概是在中国,文凭特别是TOP2文凭实在太值钱,连清华EMBA都那么抢手,如果开这样的硕士班恐怕50万一年的学费都要爆满。可惜了,供求双方只能自说自话,莘莘学子千辛万苦遨游题海想要一纸文凭,而校门里手握文凭发放权的老板却要的不是这个。
现在的EMBA项目平均年龄逐渐靠近30+,与MBA考生开始重合,衍生出一些按照EMBA规格办学的MBA项目。比如人民大学国考班、上交高金新睿MBA、长江商学院FMBA等等。
现在申请顶级EMBA项目的人,根本不在乎社会认可度和学历证书本身,他们首要需求是和强者以轻松的氛围沟通,并会小心翼翼的求证资源整合的可能性。凡是见面就聊合作的,一般都是骗子,会被同学们鄙视。EMBA的老师资源一般要强于MBA,因为要hold住所谓的成功企业家或“奸商”并不容易。
EMBA团队凝聚力的打造要远高于MBA。同样是亚沙赛或者戈壁赛,EMBA投入度更高。
2018年商学院足球联赛,清华EMBA队在平均年龄很高的情况下,一方面请了北京国安教练和队员进行陪练,另一方面凭借一股闯进硬是击败年轻的更有实力的人大MBA队伍。这种自豪感会伴随这些EMBA终身,他们可能认为七十多万的学费能有这样的收获已经很值了。
所以,不要再片面的以为EMBA就是资源整合平台和装逼场所,实际并不是的。而是一群低调的老男孩和御姐一切折腾生命的过程。